
东北育才名师团:考前15天可以这样冲刺
发布日期:2014-05-26 文章来源:互联网 发布人员: 管理员
共青团沈阳市委与时代商报共同开设的“12355 轻松备考”专栏和活动获得了考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。也有许多考生拨打了“12355”热线咨询考前冲刺的办法。今日,距高考还有15天的时间,团沈阳市委联合东北育才团委,邀请了该学校高中部各学科的备课组组长,为各位考生总结出考前15天的冲刺建议。
考前15天,考生要继续研读《考试大纲》,同时密切关注高考动态。
语文 计时做高考真题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 高三语 文备课组组长 张俊
张俊表示,考前15天,还是要继续研读《考试大纲》,同时密切关注高考动态。
最好的模拟试卷是近几年的高考试卷,考生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一做或看一看近几年的高考试卷。做整套试卷可以采取计时的办法,两个半小时完成一套,把握做题的大致节奏,要注意书写流畅、字迹工整。在做题的同时,也不要忽视回归教材,重点是文言文和名句名篇的复习。最好在高考前多默写几遍,并尽量保证书写准确。在最后15天中,考生可以翻检自己做过的试卷,反思自己复习过程中的漏洞及弱项,如果是基础知识没掌握好,比如病句的类型、诗词的表现手法等,则要一一解决,做到有的放矢。在复习之余,考生可选择一些时代感强、富有思想、富有文采的短文,以及新闻和评论来阅读。通过阅读来放松,也有助于积累素材。
英语 调整时间适应考试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 高三英语备课组组长 袁成平
面对考前英语冲刺无从下手的状态,袁老师建议考生针对自身特点,对最后的十几天有一个认真的规划。因为英语考试的时间在下午的三点到五点,考生应该调整自己的答题状态,将这个时间段变成自己答题最兴奋的时间,争取模拟高考考场状态,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整套试卷。另外,自己的模拟训练也要练习涂卡,掌握涂卡时间。
首先,要保证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试题训练。其次,词汇依然不是很扎实的同学,应该采取看英语、想汉语的形式对常见词汇进行排查,标注出印象不深的反复背诵。第三,书面表达的训练需要坚持,必要时可以背诵范文中的一些好句子。
政治 关注社会热点 迁移知识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 徐颖
备考冲刺,方法很重要,针对政治学科考查的能力目标,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:
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各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,构建单元知识体系,在此基础上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,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必要的拆分、加工和重组,实施“立体复习”,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,优化组合教材知识,跨框、课、单元甚至跨模块进行知识梳理,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快速提取知识,自如应对。其次要细化微观知识,依据考纲,落实考点,突破重难点,辨清易混易错知识点,准确掌握,不留死角,提升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。
对于众多的社会热点和社会现实问题,关键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,学会用事实材料印证观点。政治考试中复习高考真题也很有必要,总结归纳其命题特点,熟悉其组织答案的方式,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考前把近几年的辽宁地区考题再做一遍,找到其中的感觉。
数学 小题分大 决定成败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 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 陈永余
找准自己的定位很重要。陈永余老师表示,数学试题结构是固定的,考生应统观各次模拟考试题,先弄清楚哪些题是一贯能得分的、哪些题可以得分、哪些题总是不得分的;在整理试题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可以得分的那部分。接着回归教材,整理知识脉络,多看看书本的例题和习题。
不要小看了选择题,小题分大,决定高考成败。数学科小题共80分,对这些题不能小题大做,选择题不能当填空来做,总结成一个字——“巧”。做题方法有排除、逆推、比较、特殊值、特殊函数、特殊数列、特殊位置、特殊图形等。陈老师为考生举了两个例子:
2013年辽(理)第11题,四个选项为A.a2-2a-16 B.a2+2a-16 C.-16 D.16,我们让a取个特殊值(使四个选项不相等的特殊值),带入题干再做非常简单;又如2013年辽(理)第9题四个选项A.b=a3 B.b=a3+1/a C.(b-a3)(b-a3-1/a) D.|b-a3|+|b-a3-1/a| ,其实这个题从选项的逻辑性角度看必须选C,因为A、B、D选项都是C选项的充分条件。
数学和英语考试一样,都在下午,所以也要调整状态,适度仿真模拟。陈老师建议,在6月3日、4日最好按高考时间进行一次仿真,一定要选择简单的一套题。
地理 掌握四部分地理知识的要点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 纪绳香
纪老师提示:距高考仅剩15天,在剩下的时间里千万不要成天钻研难题,考生应该把基础的知识捋一捋。要对照考纲,通过回顾对知识再归纳再整理,使地理知识在头脑中有序存储,同时找出薄弱环节,查漏补缺。要充分利用在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的错题,找出还有哪些概念、规律、原理没有准确把握
四部分具体的地理知识复习要点,纪老师也做了总结:自然地理部分,天气气候分析及应用是核心要素。要偏重原理、规律的运用,学会地理的思维方法,熟练运用地理原理、规律分析、解决实际问题。
人文地理部分,区位选择是核心原理,人口、资源和环境问题是重点,偏重观点、方法的运用,应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和反思,要注意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。
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,要学会运用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,提高综合思维能力;图表材料的判读,要学会从中提取有效信息,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、总结,最后结合问题组织答案。
在考场中,面对试题先不忙于下手,纪老师建议先仔细审题,结合设问,审文字、审图表,先把有用信息圈点出来。其次调动知识,确定所学知识与试题提供的信息之间的关系,明确解题思路。最后科学表述,要准确使用地理术语将要点表述齐全,语言简洁条理清楚。
历史 从头到尾捋教材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 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 李鸣骐
短短的十五天时间还能提高吗?这是很多考生都在思考的问题。李鸣骐老师提示考生,在短短的这段时间还能够做很多有益的工作,千万不要放松。
历史知识需要每天做适当的练习,在应用中去不断地检验理解的程度,保持做题的感觉。要针对以前所做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化拓展,弥补相对较严重的知识和思维缺陷。根据目前复习都已经基本结束的状况,考生应从头对课本进行一次自主复习。从深层次、多角度去重新认识课本,包括语言表述特征,对自我能力进行一次巩固和提升。
物理 串联知识是重点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科学高中部 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 王国勇
王老师建议,物理考前做到三个回归、两个训练、两个调整。
回归课本和考纲,加强基础知识复习。读目录构建知识框架;读模糊点知识查缺补漏。读书后阅读材料拓宽背景。通过画出一个实验装置或物理过程把整章知识串联起来;回归纠错本加强薄弱环节复习,有目的的精选这些题目进行训练,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就不会重新上演;回归经典题、高考题、频考点。要按高考心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模拟演练,应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题,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。
做好理综限时训练,也要做好专项训练,越有针对性越有效。同时,注意应试技巧提高答题准确度、调整进入考试时间。要仔细审题,分析画好物理发生过程,从而明确问题的指向,答出要点,是多得分的关键。
化学 掌握课本中的实验和习题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化学教研组组长郭勇
高考的化学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,难度不大,一般比平时的考试容易,且一些试题的取材源自课本。郭勇老师表示,读课本时,需要记忆的内容一定要背下来,这样有助于规范回答问题,尤其是课本中的实验和课后习题部分。
考生要选做部分高考题,如果没有时间,就主要做近三年的高考化学题,有助于了解命题特点,发现各方面的共性和规律。这样可使考生增强对高考题的适应性,消除高考题的神秘感和考生的恐惧感。
查缺补漏。要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,检查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,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、思维方式的偏差、解题规范的疏漏,将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,使自己的复习、练习更具针对性、高效性,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。
生物 重点剖析图表
指导教师:沈阳市高三理综合命题中心组成员、东北育才科学高中部生物教研组组长 杨君
生物学科的指导教师杨君是沈阳市高三理综合命题中心组成员,杨老师提示:不管题型如何转变,不管内容如何丰富,教材始终是出题的依据与源头。因而余下15天,孩子们必须停下一味做题的疯狂脚步,着重夯实基础,把时间留给教材,把思考留给教材。对教材要看细、看全,品出味道。在看教材的同时,对于概念,考生不应只追求表面的记忆,更要理解其实质。在面对复杂问题时,若想从容短时高效地把握重点,就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图表分析。
实验方面的考查可能会依托教材基本实验,融合在光合呼吸、调节类型、遗传类型、环境生态四种类型题中,因而要认真对待教材经典知识。
考前15天,考生要继续研读《考试大纲》,同时密切关注高考动态。
语文 计时做高考真题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 高三语 文备课组组长 张俊
张俊表示,考前15天,还是要继续研读《考试大纲》,同时密切关注高考动态。
最好的模拟试卷是近几年的高考试卷,考生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一做或看一看近几年的高考试卷。做整套试卷可以采取计时的办法,两个半小时完成一套,把握做题的大致节奏,要注意书写流畅、字迹工整。在做题的同时,也不要忽视回归教材,重点是文言文和名句名篇的复习。最好在高考前多默写几遍,并尽量保证书写准确。在最后15天中,考生可以翻检自己做过的试卷,反思自己复习过程中的漏洞及弱项,如果是基础知识没掌握好,比如病句的类型、诗词的表现手法等,则要一一解决,做到有的放矢。在复习之余,考生可选择一些时代感强、富有思想、富有文采的短文,以及新闻和评论来阅读。通过阅读来放松,也有助于积累素材。
英语 调整时间适应考试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 高三英语备课组组长 袁成平
面对考前英语冲刺无从下手的状态,袁老师建议考生针对自身特点,对最后的十几天有一个认真的规划。因为英语考试的时间在下午的三点到五点,考生应该调整自己的答题状态,将这个时间段变成自己答题最兴奋的时间,争取模拟高考考场状态,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整套试卷。另外,自己的模拟训练也要练习涂卡,掌握涂卡时间。
首先,要保证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试题训练。其次,词汇依然不是很扎实的同学,应该采取看英语、想汉语的形式对常见词汇进行排查,标注出印象不深的反复背诵。第三,书面表达的训练需要坚持,必要时可以背诵范文中的一些好句子。
政治 关注社会热点 迁移知识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 徐颖
备考冲刺,方法很重要,针对政治学科考查的能力目标,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:
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各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,构建单元知识体系,在此基础上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,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必要的拆分、加工和重组,实施“立体复习”,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,优化组合教材知识,跨框、课、单元甚至跨模块进行知识梳理,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快速提取知识,自如应对。其次要细化微观知识,依据考纲,落实考点,突破重难点,辨清易混易错知识点,准确掌握,不留死角,提升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。
对于众多的社会热点和社会现实问题,关键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,学会用事实材料印证观点。政治考试中复习高考真题也很有必要,总结归纳其命题特点,熟悉其组织答案的方式,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考前把近几年的辽宁地区考题再做一遍,找到其中的感觉。
数学 小题分大 决定成败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 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 陈永余
找准自己的定位很重要。陈永余老师表示,数学试题结构是固定的,考生应统观各次模拟考试题,先弄清楚哪些题是一贯能得分的、哪些题可以得分、哪些题总是不得分的;在整理试题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可以得分的那部分。接着回归教材,整理知识脉络,多看看书本的例题和习题。
不要小看了选择题,小题分大,决定高考成败。数学科小题共80分,对这些题不能小题大做,选择题不能当填空来做,总结成一个字——“巧”。做题方法有排除、逆推、比较、特殊值、特殊函数、特殊数列、特殊位置、特殊图形等。陈老师为考生举了两个例子:
2013年辽(理)第11题,四个选项为A.a2-2a-16 B.a2+2a-16 C.-16 D.16,我们让a取个特殊值(使四个选项不相等的特殊值),带入题干再做非常简单;又如2013年辽(理)第9题四个选项A.b=a3 B.b=a3+1/a C.(b-a3)(b-a3-1/a) D.|b-a3|+|b-a3-1/a| ,其实这个题从选项的逻辑性角度看必须选C,因为A、B、D选项都是C选项的充分条件。
数学和英语考试一样,都在下午,所以也要调整状态,适度仿真模拟。陈老师建议,在6月3日、4日最好按高考时间进行一次仿真,一定要选择简单的一套题。
地理 掌握四部分地理知识的要点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 纪绳香
纪老师提示:距高考仅剩15天,在剩下的时间里千万不要成天钻研难题,考生应该把基础的知识捋一捋。要对照考纲,通过回顾对知识再归纳再整理,使地理知识在头脑中有序存储,同时找出薄弱环节,查漏补缺。要充分利用在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的错题,找出还有哪些概念、规律、原理没有准确把握
四部分具体的地理知识复习要点,纪老师也做了总结:自然地理部分,天气气候分析及应用是核心要素。要偏重原理、规律的运用,学会地理的思维方法,熟练运用地理原理、规律分析、解决实际问题。
人文地理部分,区位选择是核心原理,人口、资源和环境问题是重点,偏重观点、方法的运用,应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和反思,要注意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。
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,要学会运用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,提高综合思维能力;图表材料的判读,要学会从中提取有效信息,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、总结,最后结合问题组织答案。
在考场中,面对试题先不忙于下手,纪老师建议先仔细审题,结合设问,审文字、审图表,先把有用信息圈点出来。其次调动知识,确定所学知识与试题提供的信息之间的关系,明确解题思路。最后科学表述,要准确使用地理术语将要点表述齐全,语言简洁条理清楚。
历史 从头到尾捋教材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 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 李鸣骐
短短的十五天时间还能提高吗?这是很多考生都在思考的问题。李鸣骐老师提示考生,在短短的这段时间还能够做很多有益的工作,千万不要放松。
历史知识需要每天做适当的练习,在应用中去不断地检验理解的程度,保持做题的感觉。要针对以前所做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化拓展,弥补相对较严重的知识和思维缺陷。根据目前复习都已经基本结束的状况,考生应从头对课本进行一次自主复习。从深层次、多角度去重新认识课本,包括语言表述特征,对自我能力进行一次巩固和提升。
物理 串联知识是重点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科学高中部 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 王国勇
王老师建议,物理考前做到三个回归、两个训练、两个调整。
回归课本和考纲,加强基础知识复习。读目录构建知识框架;读模糊点知识查缺补漏。读书后阅读材料拓宽背景。通过画出一个实验装置或物理过程把整章知识串联起来;回归纠错本加强薄弱环节复习,有目的的精选这些题目进行训练,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就不会重新上演;回归经典题、高考题、频考点。要按高考心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模拟演练,应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题,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。
做好理综限时训练,也要做好专项训练,越有针对性越有效。同时,注意应试技巧提高答题准确度、调整进入考试时间。要仔细审题,分析画好物理发生过程,从而明确问题的指向,答出要点,是多得分的关键。
化学 掌握课本中的实验和习题
指导教师: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化学教研组组长郭勇
高考的化学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,难度不大,一般比平时的考试容易,且一些试题的取材源自课本。郭勇老师表示,读课本时,需要记忆的内容一定要背下来,这样有助于规范回答问题,尤其是课本中的实验和课后习题部分。
考生要选做部分高考题,如果没有时间,就主要做近三年的高考化学题,有助于了解命题特点,发现各方面的共性和规律。这样可使考生增强对高考题的适应性,消除高考题的神秘感和考生的恐惧感。
查缺补漏。要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,检查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,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、思维方式的偏差、解题规范的疏漏,将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,使自己的复习、练习更具针对性、高效性,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。
生物 重点剖析图表
指导教师:沈阳市高三理综合命题中心组成员、东北育才科学高中部生物教研组组长 杨君
生物学科的指导教师杨君是沈阳市高三理综合命题中心组成员,杨老师提示:不管题型如何转变,不管内容如何丰富,教材始终是出题的依据与源头。因而余下15天,孩子们必须停下一味做题的疯狂脚步,着重夯实基础,把时间留给教材,把思考留给教材。对教材要看细、看全,品出味道。在看教材的同时,对于概念,考生不应只追求表面的记忆,更要理解其实质。在面对复杂问题时,若想从容短时高效地把握重点,就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图表分析。
实验方面的考查可能会依托教材基本实验,融合在光合呼吸、调节类型、遗传类型、环境生态四种类型题中,因而要认真对待教材经典知识。